性别化的设计批评 4

『设计史批评』

一、设计史的修补与重塑

1.关于谁:使隐身可见

P202
设计史和经典设计都是人为筛选的结果。
传统设计史:英雄史、精英史,线性、一维、进化式的叙述方式,好大喜功
设计史文本是男性史学家单方面的想象产物,为了流畅,女性被合理蒸发,“琐碎”不被编入宏大话语系统→性别排除机制对学科知识完整性和严肃性的减损
P213
埃姆斯夫妇,装饰与现代主义

2.为了谁:重构话语与范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维特根斯坦,1979)
P219
对“知识”本身的政治性批判应是所有女性主义批评的基础工作,重新审视合理性,开放话语权,检验性别立场。
P221
女性主义设计VS女性的设计:
去掉主义代表放弃批评、解构、重构的权力和机会。

二、“现代主义”批评

1.反装饰原则

装饰与时尚在现代主义运动中遭到清算

2.现代性的男性化

P232
关于现代性性别身份解读的两种文本:
①伯曼(Berman,1982)代表的、以男性为主体的现代性叙事:支配、积极、自治、阳刚的中产阶层白人男性的形象
②芬尼(Finney,1989)代表的、以女性气质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性话语:被动性、不确定性、离散性、体验性

三、“经典设计”批评

1.“新建筑”与“新精神”

2.设计之“好”

四、新设计史的可能性

1.女性主义视角

①妇女史的启示
②正当性与策略
③认识论的更新

2.性别意识与立场

P256
性别不能只停留在视角,必须上升到学术立场。视角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角度或方式,是“睁开双眼”就能轻易做到的事情(Harding,1991),立场却是斗争的产物,必须经过辩论、反思、行动而后选择或代表的一种态度。
P259
女性主义设计史的首要任务:建立以女性为主体的批评范式、开放性性别意识并明确性别的立场

3.身体策略

扩容辟径,在“大设计”框架下呈现“小历史”的文化厚度。

4.物质文化:设计概念扩容

将“设计”严格控制在“产品、室内、建筑”等行业,压缩了女性参与设计的合法空间。
将“设计”定义还原到物质文化视角中关于“人工制品”的意义里,以之为切入点,考察设计之物以何种机制建构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身份认同,以何种形式描绘了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图景,尤其是以女性为典型代表的边缘人群。

5.日常生活与微观话语

突出“人与物之关系”的本位思考,关照小人物的身份、阶级、喜好、风格的私人生活史,在某个角度或侧面折射出某个时代/时期的社会史与文化史。

五、结语

批评是生产性活动→重构话语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