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粉红 4

『结论』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和女性品位

很难用现有的男权文化来描述女性的审美文化。

现代主义语言和哲学依赖于等级森严的、二元的术语和概念体系:私人VS公共,时尚VS普遍,表面化的装饰VS极简的形式,传统VS现代,消费VS生产,品位VS设计
现代设计没有给女性文化留下竞争的语言/哲学空间,女性的交流处于前语言的层面。

前语言是什么意思?

P203
女性通过与物质文化的关系获得一定的自由,但只是在家庭框架内形成自己的、群体的身份认同,不能推翻男权体制。

很反讽的是,在设计改革和学术领域,男性文化持续地贬低女性文化,这反而是女性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的标志。

受到威胁才会贬低💢

后现代主义

起源时间说法不一
20c70-80s在美欧普遍流行
具有总括性的概念,包括很多矛盾之处,代表文化权威的信任危机。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开辟了挑战文化权威的空间,但缺乏政治革新议程,女性主义者不能利用它寻求推翻霸权文化。

20c60s

新生市场的扩张 催生对生活风格价值的关注
把现代主义的基本语言替换为对立面
拒绝二元对立,拥抱更多元的信念体系
文丘里《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高等文化流行文化的联盟

P205

这些物质世界的特征都与女性领域、女性快乐的价值系统联系在一起,但是流行文化的计划既没有感受到,也没有表达女性的体验以及该体验与商业生活审美的联系。相反,青年变成了这些反现代价值的守护者,但留给女性去主张其价值的机会却少之又少。留给女性的选择,要么是现代主义的男性策略——很多女性运动的领导者在20世纪70年代都采取这种策略,要么是认可女性限于家庭事务,接受她们的文化被边缘化。因此,是年代而非性别,构成了文化变迁和感觉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它把现代主义变成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扎根于流行文化的公共世界和都市世界,而非女性品位的私人的乡村领域

女性再一次被边缘化了。

后现代主义的雄心之一:剔除区分高等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分界。
对女性文化的态度更同情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获得改变政治、文化角色的同时性→积极的联系

20c70s末-80s

出现多元文化理念,设计师有机会重新激活性别市场(50s末前不存在)
借助货物销售,尽管建立在刻板印象上,但是一种更高级的性别区分方式
P207

两面性

①消极
男性把女性文化从女性受众中夺走,以一种简化的形式再反馈给女性,通过这种方式剥夺了女性发挥其创造性的机会。这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强化刻板印象的手段。
男性:我设计了这些东西,肯定/必须是你们喜欢的,你们也要承认这是你们喜欢的,你们不需要创造,只需要接受和消费。
②积极
可看作女性的解放,女性获得选择的相对自由,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平起平坐,设计师承认了依赖于产品使用者赋予的文化意义→间接承认了女性文化

后现代主义与品位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体现:自由使用历史上的通行标志并模仿,表面的样式,折衷主义,叙事的使用,符号主义
带来了差异文化多样性,非等级制的文化观使女性品位被接受成为可能→女性文化第一次被判定为具有文化正当性品位第一次公开控制了设计
但意识形态和审美分离,女性品位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是否被无形中消解或弱化了,只剩形式上的躯壳?
博物馆和展览吸纳了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批判性框架仍然源于现代主义经典。制度化的现代主义将大众文化转移、吸纳为高等文化的一部分(男性化进程),开始区分好/坏后现代主义→熟悉的历史重演

20c70-80s

劳动性别分工转型,传统领域划分衰落,各种性别身份在市场上以商品形式表达→理想状态
实际:女性的身份更加模糊

20c末

P213
进入千禧年,物质文化世界被资源和可持续性问题占据,生存问题替代了快乐和身份的问题→男性的物质文化的世界
只有彻底的激进的革命才能转变性别刻板印象的框架,否则只有微调。
但历史上女性文化和品位的存在不是虚假的。

20世纪末,女性的一个内在挫折源于她们经常同时被向两个方向牵扯。一个方面,她们被与一种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这种印象是由领域分割的持续意识形态所塑造的;另一方面,她们也参与到拒绝这一印象并追求一种男性的刻板印象的过程中来,以此作为获得文化正当性的一条道路。

通过屈从于男性文化的方式追求所谓的“好品位”,是对女性集体身份的否认,是对女性自我认知、文化成就、她们与现代性的遭遇战的否认。
正是被鄙夷、被摒弃的女性刻板形象与品位、物质文化的结合造就了女性文化沉浮的历史。后者抛弃前者,相当于抛弃了自我,无视和否认了女性所做过的徒劳却执着的努力。
斗争的声音微小,但不是不存在,也并非没有意义。

不要屈服!